一、UniRig是什么?
UniRig是由清华大学与VAST-AI(Tripo)联合研发的开源自动骨骼绑定框架,旨在通过AI技术彻底革新3D模型动画制作流程。该项目基于大型自回归模型(如GPT架构的Transformer)和创新的骨骼树标记化技术,能够为人类、动物、机械结构等多样化3D模型自动生成高质量的骨骼拓扑与蒙皮权重,解决了传统绑定流程中耗时、专业门槛高的核心痛点。其技术价值体现在:
全自动处理:从静态模型到可动画角色的端到端转换,无需人工干预骨骼层级设计;
跨类别泛化:支持人形、四足生物、幻想角色等多元模型,打破传统模板方法的局限性;
工业级精度:在Rig-XL数据集测试中,骨骼预测精度提升215%,动画变形质量提升194%。
二、功能特色
智能骨骼生成
通过**骨架树令牌化(Skeleton Tree Tokenization)**将骨骼层级编码为序列,利用自回归模型逐关节预测拓扑结构,支持动态骨骼(如头发/布料弹簧骨骼)的语义标记;
在蚂蚁、多足生物等复杂结构上生成符合解剖学逻辑的骨骼,错误率较传统方法降低72%。
自适应蒙皮权重预测
创新骨点交叉注意力机制(Bone-Point Cross Attention),结合网格几何特征与测地线距离,实现顶点级权重分配;
支持物理属性预测(如弹簧刚度),通过可微分物理模拟优化动画真实感。
高效人机协作
提供多轮迭代接口,允许艺术家手动调整骨骼位置或权重分布,系统自动优化后续参数;
命令行工具支持批处理模式,单模型绑定耗时仅1-5秒(NVIDIA A100)。
多格式兼容性
输入支持.obj/.fbx/.glb/.vrm等主流3D格式,输出可直接导入Maya、Blender等动画软件。
三、技术细节
模型架构
两阶段流程:
物理模拟辅助训练:在损失函数中引入骨骼运动轨迹的物理合理性评估,增强权重分布的生物力学真实性。
骨骼预测阶段:点云编码器提取模型几何特征,SkeletonTreeGPT自回归生成标记序列,解码为层级化骨骼树;
权重预测阶段:骨骼编码器与点云编码器通过交叉注意力融合特征,输出每根骨骼对顶点的蒙皮权重。
训练数据与优化
Rig-XL数据集:包含14,000+已绑定模型,覆盖双足/四足/昆虫/机械等类别,数据规模为同类数据集的8倍;
动态课程学习:训练初期侧重简单结构(如人形),后期逐步引入复杂生物与非刚性物体。
关键创新
令牌压缩技术:通过深度优先搜索(DFS)线性化骨骼树,序列长度减少30%,推理效率提升40%;
多分辨率特征融合:在权重预测阶段联合处理低分辨率语义特征与高分辨率几何细节,平衡速度与精度。
四、应用场景
影视与游戏开发
快速生成角色绑定:《阿凡达》风格异形生物的骨骼拓扑生成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10分钟;
实时动画调整:游戏角色动态换装时自动重计算权重,避免手动刷权重导致的穿模问题。
虚拟偶像与元宇宙
VTuber模型自动化绑定:支持VRM格式输出,直接导入Live2D等直播工具;
物理骨骼生成:为服装/毛发添加次级运动骨骼,增强虚拟角色动态真实感。
工业设计与教育
机械结构运动模拟:为机器人模型生成关节骨骼,支持动力学仿真;
教学演示:学生可通过修改输入参数(如关节数)直观理解绑定原理。
五、相关链接
代码仓库:https://github.com/VAST-AI-Research/UniRig
项目主页:https://zjp-shadow.github.io/works/UniRig
技术论文:https://arxiv.org/abs/2504.12451
总结
UniRig通过自回归骨骼预测与物理驱动的蒙皮权重优化,在消除传统绑定流程人工成本的同时,实现了跨类别模型的工业级动画质量,其开源生态与模块化设计已为3D内容创作领域树立了自动化绑定的新标杆。
本文由@ai资讯 原创发布。
该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hanid.com/news/unirig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