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-4D是什么
EX-4D是由字节跳动旗下PICO-MR团队开发的突破性4D视频生成技术,它能够从任意单目(单视角)视频生成对应新视角的高质量视频序列,实现了从2D到4D(3D空间+时间维度)的跨越式转换。该项目于2025年6月正式开源,代表了当前相机可控视频生成领域的最先进水平,被视为构建"世界模型"的关键技术拼图。
传统方法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面临两大困境:一类需要依赖昂贵的多视角相机-视频数据集进行训练,另一类则受限于遮挡区域表示的局限性,难以同时实现"视角自由"与"物理真实"。EX-4D通过创新的深度密闭网格(DW-Mesh)表示和轻量级适配架构,成功跨越了这一双重鸿沟,在FID(弗雷歇距离)、FVD(弗雷歇视频距离)和VBench等指标上全面超越了现有开源方法。
从技术定位来看,EX-4D属于4D场景生成领域,专注于解决视频序列的视角自由生成问题。与Sora、可灵、Veo等通用视频生成模型不同,EX-4D的核心优势在于对物理一致性的严格保持,特别是在处理遮挡关系和极端视角变化时展现出显著优势。项目团队通过系统的消融实验证明,EX-4D中提出的DW-Mesh表示对性能提升贡献最大,其次是两种创新的mask生成策略。
功能特色
EX-4D在4D视频生成领域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,其核心功能特色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:
物理一致性生成
EX-4D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卓越的物理一致性保持能力,特别是在极端视角变化场景下。根据官方实验数据,在包含150个网络视频的测试集上,EX-4D在物理一致性误差方面比前代技术降低了42%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在邀请50位志愿者参与的对比评测中,70.7%的参与者认为EX-4D在极端视角下的物理一致性"断层领先"于其他方法。
这种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物体形状的几何一致性(避免变形或扭曲)、遮挡关系的逻辑一致性(正确处理前景遮挡背景的关系)以及时间维度上的帧间一致性(避免闪烁或跳变)。当现有方法在剧烈视角变化中出现"物体穿帮"、"遮挡错乱"等破绽时,EX-4D能够精确保留高一致性的物体细节。这一优势主要得益于项目独创的DW-Mesh表示方法,它能够精确建模场景中的遮挡关系,为每一帧提供连续的遮挡mask。
极端视角支持
EX-4D突破了传统方法在视角跨度上的限制,支持从小角度偏移到±90°极端视角的高质量视频生成。值得注意的是,新输入视角角度越极端(越偏向90°),EX-4D的性能优势越明显。这一特性使得EX-4D能够实现所谓的"上帝视角生成"——仅凭单摄像头拍摄的视频,就能生成人类肉眼不可见视角的流畅画面,如从正前方视频生成近乎侧面的视角。
技术层面,这一能力来源于DW-Mesh对场景拓扑结构的完整建模。与传统点云方法不同,DW-Mesh使用全密闭网格结构同时记录可见/隐面片,无需多视角监督就能统一处理场景拓扑。在具体实现上,EX-4D首先利用预训练深度网络预测每帧深度图,将像素点投影到3D空间形成网格顶点,然后从相邻顶点构建网格面片,并根据几何关系标记遮挡面片。当面片最小角度小于指定阈值或跨度大于指定阈值时,系统能够自动提取出前景与背景之间的遮挡面。
高效轻量架构
尽管功能强大,EX-4D仍保持了较高的运行效率,这主要归功于其轻量级LoRA Adapter设计。该架构基于预训练的WAN-2.1模型,通过低秩适应(LoRA)技术将DW-Mesh的几何先验信息融入视频生成过程。实验表明,采用16 rank的LoRA-based Adapter效率已经足够高,增加rank仅带来轻微性能提升,说明设计已达到较优平衡点。
这种设计带来了三重优势:计算需求可控(可在消费级显卡上运行)、训练成本降低(只需微调少量参数)以及生成质量提升(细节更丰富)。与需要完全微调大模型的方法相比,EX-4D的LoRA Adapter在保持基座模型强大生成能力的同时,专门优化了与视角生成相关的模块,实现了专能性与效率的平衡。据报告,EX-4D的视频生成质量(FID指标)相比前代技术提升了27%。
技术细节
DW-Mesh表示法
DW-Mesh(Depth-Wise Mesh)是EX-4D框架的核心创新,它彻底改变了传统3D场景表示方法。与常见的点云、体素或网格表示不同,DW-Mesh是一种深度密闭网格结构,专门为4D视频生成任务优化设计。其核心技术流程可分为四个阶段:
深度图预测阶段:EX-4D首先利用最新的预训练深度估计模型(未公开具体型号)为输入视频的每一帧生成精确的深度图。这一步骤将2D像素映射到3D空间,为后续网格构建奠定基础。值得注意的是,该深度预测模块是独立预训练的,不参与EX-4D的主要训练过程,体现了模块化设计思想。
网格构建阶段:系统将预测得到的深度图转换为3D点云后,通过德劳内三角剖分等算法构建自适应密度的表面网格。与传统方法不同,DW-Mesh特别关注网格面片的密闭性——每个面片都明确标记为"可见"或"隐"状态,确保场景的完整拓扑表示。这一设计突破了点云投影无法保留遮挡关系的局限,在物体交界部分提供了精确的几何控制。
遮挡分析阶段:EX-4D根据几何关系自动标记遮挡面片。当面片最小角度小于指定阈值(反映视角切变程度),或者跨度大于指定阈值(反映深度不连续性)时,系统将其识别为遮挡边界。这些阈值参数在训练过程中经过精心调优,以实现遮挡关系的可靠检测。生成的DW-Mesh表达能为每一帧提供连续的遮挡mask,这是确保极端视角下物理一致性的关键。
视角渲染阶段:在推理时,给定目标相机位姿,DW-Mesh可快速渲染出新视角下的几何先验图,包含深度、法线和遮挡信息。这些先验图与原始图像特征共同输入到后续生成模块,指导模型"想象"被遮挡区域的内容。整个过程无需昂贵的多视角数据监督,实现了真正的单目到多视角的泛化能力。
双Mask生成策略
针对多视角训练数据缺乏这一行业难题,EX-4D提出了两种创新的模拟mask生成策略,仅凭单目视频就能"脑补"全视角训练数据,极大降低了数据获取成本:
渲染mask专注于模拟视角移动下的物体间遮挡关系。该方法首先构建输入视角的DW-Mesh表示,然后在给定相机轨迹下渲染获得不可见区域的mask。为进一步提高真实度,EX-4D采用了形态学膨胀操作去除噪声,使遮挡边界更符合物理规律。这种策略特别适合训练模型理解动态遮挡关系,如物体从不同角度相互遮挡的情况。
跟踪mask则侧重于保持可见区域的边缘像素一致性。EX-4D使用Cotracker3模型(一种先进的视频点跟踪算法)通过跟踪锚点来确保帧间可见部分的一致性。具体而言,系统在视频序列中选取关键点并跟踪其运动轨迹,根据轨迹一致性判断像素的可见性,生成更贴近真实推理场景的mask。这种策略使训练数据能更好地反映视频时序特性,提高生成结果的时域稳定性。
两种mask策略在训练中协同工作,渲染mask提供宏观的遮挡关系指导,跟踪mask则保证微观的细节一致性。消融实验表明,这两种策略对于模型训练都至关重要,缺一不可。这一创新使EX-4D摆脱了对专业多视角采集设备的依赖,仅需大量单目网络视频即可进行有效训练,极大拓宽了技术的应用范围。
LoRA-based适配架构
EX-4D的生成模块采用了一种轻量级适配器架构,基于预训练的WAN-2.1视频生成模型(一种未公开细节的通用视频基座模型)进行改造。其核心技术特点包括:
低秩适应(LoRA)设计:直接在原始大模型上微调所有参数不仅计算成本高,还可能导致灾难性遗忘。EX-4D选择在WAN-2.1的特定层(如注意力层)旁路添加低秩适配模块,仅训练这些新增的小型参数矩阵。实验确定的16 rank设置提供了良好的效率-效果平衡,增加rank带来的收益递减明显。
多模态条件融合:适配器需要同时处理多种输入条件:原始视频帧、DW-Mesh生成的几何先验图、以及目标相机参数。EX-4D设计了分层交叉注意力机制,在不同网络深度逐步融合这些信息。特别是,几何先验信息主要影响浅层特征,而相机参数更多控制高层语义,这种分离处理增强了条件控制的精确性。
动态mask修复:核心生成任务被定义为mask video inpainting问题——给定源视角视频和新视角下的可见区域mask,生成合理填充被遮挡区域的内容。EX-4D的适配器专门优化了这一能力,通过时空一致性损失确保补全区域不仅在单帧中合理,也在时间维度上连贯。
高效推理优化:尽管基于大模型,EX-4D通过多种技术实现了消费级硬件上的可运行性。包括梯度检查点、混合精度计算以及针对性的算子优化等。这些优化使EX-4D在保持高质量生成的同时,推理速度达到实用水平,为商业应用铺平了道路。
应用场景
沉浸式内容创作
EX-4D为下一代影视制作提供了革命性工具,特别是在需要环绕视角的沉浸式内容创作中。传统环绕视角拍摄需要复杂昂贵的多相机阵列(如《阿凡达》使用上百台摄像机),而EX-4D仅需普通单镜头视频即可生成流畅的多视角序列。这一能力可应用于:
虚拟环绕镜头制作:导演拍摄常规画面后,可自由调整视角生成环绕特效,如围绕演员360°旋转的镜头,无需实际移动摄像机或搭建复杂拍摄环境。这种"后期视角调整"能力将极大提升创作自由度,降低制作成本。
遮挡内容修复:当拍摄画面中出现不希望的遮挡物(如穿帮的麦克风或灯光设备),EX-4D可基于未被遮挡部分智能重建被挡区域,比传统修复方法更符合物理规律。这一应用已在内部测试中展现出良好效果,特别是在处理动态遮挡时优势明显。
3D电影素材生成:通过从单目视频生成多视角序列,EX-4D可简化立体内容的制作流程。虽然专业3D拍摄仍需专用设备,但对于已有2D素材的3D化转换,EX-4D提供了质量与成本兼顾的解决方案。
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
在VR/AR领域,EX-4D的视角自由生成能力开启了新的可能性。当前VR内容受限于预先渲染的固定视角,用户头部移动时的视角变化范围有限。EX-4D可实时生成符合用户当前视角的画面,大幅提升沉浸感。典型应用包括:
六自由度(6DoF)视频:传统360°视频只支持旋转,无法实现位置移动。EX-4D能从单目视频推断场景几何,允许用户在限定范围内自由移动,生成对应视角画面,实现真正的6DoF体验。这一技术有望推动VR影视内容的质量飞跃。
AR场景补全:在移动AR应用中,设备通常只能看到场景的部分视角。EX-4D可预测未扫描区域的合理外观,帮助构建更完整的AR环境模型。例如,用户扫描房间一角后,系统可智能推测其他墙面的样貌,加速AR场景建模。
虚拟旅游体验:结合有限的实景拍摄素材,EX-4D可生成游客在不同位置、角度观察景点的画面,创造出远超实际拍摄范围的虚拟游览体验。这一应用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尤其有价值,可最大限度减少对实物的接触拍摄。
视觉特效与游戏开发
EX-4D的物理一致生成特性使其成为视觉特效和游戏开发的强大工具。在这些领域,经常需要从有限参考素材生成多角度一致的视觉内容。具体应用场景包括:
特效元素多视角生成:当实拍画面需要添加CG元素(如怪兽、特效道具)时,EX-4D可确保这些元素在不同视角下保持几何一致性,避免传统方法中常见的"穿帮"问题。这对于需要环绕展示的CG角色特别有用。
游戏动画资源生成:现代游戏需要角色和物体从各个角度观看都保持一致的模型。EX-4D可从少量参考视频生成多角度动画序列,简化美术资源制作流程。特别是在独立游戏开发中,这一技术可大幅降低高质量动画的制作门槛。
动态环境映射:实时渲染中常用的环境贴图通常需要预先拍摄或渲染。EX-4D能从单张或少量视角动态生成全方位环境映射,支持更真实的实时反射效果。这一技术在自动驾驶模拟等应用中也有潜在价值。
世界模型构建
EX-4D被视为构建AI世界模型的关键组件。世界模型需要AI系统理解物理场景的完整几何与动态特性,而EX-4D提供的视角自由生成能力正是这一目标的基础。相关应用方向包括:
自动驾驶模拟:特斯拉已通过生成虚拟驾驶画面替代部分实际路测。EX-4D可进一步提升模拟场景的真实性,特别是从不同视角生成一致的交通场景,提高模拟训练效果。这一应用需要模型对道路场景的物理规则有深刻理解。
机器人环境理解:如波士顿动力机器狗能预判地形变化调整步伐,背后依赖对环境的物理预测。EX-4D提供的多视角推理能力可增强机器人对场景的完整认知。特别是在处理遮挡场景时,准确预测被挡区域对机器人安全导航至关重要。
通用物理预测:世界模型的终极目标是像人类一样预测物理世界演变。EX-4D在视频维度上实现了"看到桌子正面就能推测背面"的能力,是向这一目标迈进的重要一步。虽然当前还局限于视觉外观预测,但为后续整合更复杂的物理规律奠定了基础。
相关链接
Arxiv主论文: https://arxiv.org/abs/2506.05554
开源仓库: https://github.com/tau-yihouxiang/EX-4D
官方项目主页: https://tau-yihouxiang.github.io/projects/EX-4D/EX-4D.html
总结
EX-4D作为一项开源的4D视频生成技术,通过创新的DW-Mesh表示法、双mask生成策略和轻量级LoRA适配架构,成功解决了视角自由与物理一致性难以兼顾的行业难题,在FID、FVD和VBench等指标上全面超越现有方法,特别是在±90°极端视角生成中展现出显著优势。该项目不仅为沉浸式内容创作、VR/AR、视觉特效等领域提供了强大工具,也为构建更复杂的AI世界模型奠定了技术基础,其开源性确保了技术成果能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,推动了整个4D视频生成领域的进步。
本文由@ai资讯 原创发布。
该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hanid.com/news/ex-4d.html